您的位置 首页 体育视界

警惕!识别与防范非法“校园贷”诈骗陷阱

——奔驰汽车金融星课堂之防范非法“校园贷”

2025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围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年度主题,组织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面向社会大众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守护自身合法权益。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驰汽车金融”)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需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开展奔驰汽车金融“星课堂”系列宣传活动,助力消费者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近年来,非法“校园贷”问题在高校中频频出现,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手法,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诱骗。由于部分大学生金融知识不足、缺乏社会阅历,再加上急于满足消费需求或应对突发开销,往往容易陷入高利率、套路贷等陷阱。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大学生经济独立性不强以及求助渠道有限等弱点,实施诈骗,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保护青年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期奔驰汽车金融星课堂对相关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大学生识别陷阱,谨防上当受骗。

陷阱一:借注销“贷款记录”之名向大学生行骗

小陈在大学期间并未借过校园贷,却突然接到自称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欠下近万元未还,如不处理将影响个人征信。由于对方提供的信息十分准确,让小陈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示,小陈向多个APP申请到三笔共6万多元的贷款,并转入指定账户。之后,对方要求删除APP,小陈才意识到被骗,核对后发现短短一个下午损失了6万多元。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学生对所谓“贷款记录会影响征信”的恐惧心理,诱导其借款并转账,最终造成严重损失。大学生在接到类似电话时应高度警惕,不轻信“注销记录”等说法。凡涉及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的操作更要坚决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陷阱二:轻信“套路贷”,借贷容易还贷难

大学生小李为买新手机,通过QQ群广告接触到某贷款平台,办理了贷款。因无力按期偿还,短短半年本金利息滚到十几万元。小李因害怕隐瞒此事,直到家人朋友收到恐吓短信、家门口被泼油漆才选择报案。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一年内“套路”了700多名大学生。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大学生攀比消费、急需用钱的心理,以“低门槛贷款”为诱饵,诱导其陷入高息“套路贷”。一旦逾期,不仅利滚利迅速膨胀,还可能遭受暴力催收和人身威胁。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消费观,谨慎选择正规金融渠道,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人、老师或警方求助,避免陷入非法校园贷陷阱。

陷阱三:“培训贷”、“创业贷”等隐蔽违规放贷手段层出不穷

近年来,一些不法培训机构打着代理招聘的幌子进入校园,以“工作能力不足”为由,要求学生先办理“培训贷”,承诺“包就业”“0首付、免利息”,诱导学生与第三方平台签订贷款合同。结果学生既没找到工作,反而背上高额债务。

不法分子常以“培训贷”“创业贷”等“马甲”为掩护,虚假宣传“包就业”“创业支持”,诱导学生贷款并隐瞒风险。大学生应擦亮眼睛,不轻信夸大承诺,更要通过正规招聘渠道和合法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事务,避免落入此类隐蔽“校园贷”陷阱。

奔驰汽车金融提醒广大青年大学生: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个人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码、密码等敏感信息。

警惕陌生人来电:任何陌生机构、陌生人的电话都不可盲目相信,尤其面对涉及财务操作的请求时应多加核实。

树立理性消费观不超前消费、不盲目攀比,合理安排生活开支。

寻求正规资助渠道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政策解决资金困难。

谨慎签署贷款合同在贷款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额度、利率及还款方式。

远离虚假宣传不轻信“低门槛”“零利息”“包就业”等说辞,警惕“培训贷”“创业贷”等幌子。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求助主动向家人、老师、警方或专业机构咨询,避免独自处理。

自2005年成立以来,奔驰汽车金融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和经销商提供灵活的汽车金融产品,覆盖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我们始终重视对客户信息的保护,更不会要求客户向陌生账户直接转账。对于金融合同的咨询与业务办理,请认准我们的官方客服联系方式,警惕任何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官方客服电话:奔驰汽车金融 400-898-1888

微信服务号:【奔驰汽车金融】点击“星享服务”-“在线客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